• slider image 257
  • slider image 258
  • slider image 262
:::

114-3月主題-網路自保:家長回饋

 114年3月份--【網路自保】:家長心得感想和生活教養回饋

少年法庭台灣版》
孩子轉傳梗圖,竟然也會被告?「孩子不笨,只是太單純。」
少年調查保護官教孩子如何在網路上自保

 

孩子班級 投稿家長 心得分享回饋內容
103 江孟霖 此篇文章說的非常棒,如何教孩子網路防身術,隨著3C產品的普及化,相信每個孩子一定會使用到3C產品,網路的世界不可不妨,如何幫我保護孩子在網路世界安全的重要性,我教導孩子不要隨意透露個人資訊,不輕信陌生人的訊息,也不要點擊來路不明的連結。此外,我讓他了解網路詐騙和網路霸凌的風險,並叮囑他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告訴家長或老師,我相信,透過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可以更安全地使用網路,同時也能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
103 謝秋文 現在的手機很普遍,加上之前上網課,現在小孩對3C並不會太陌生,加上網路遊戲取得容易,小孩很容易就成癮,我覺得小孩讓他們越晚拿到手機是越好,學習才不容易受影響,另外要去看小孩上網觀看的內容,是否有不適合的內容,也要教導正確使用網路的方法,對小孩的學習才有幫助。
104 黃媽媽 孩子年紀小,對是非判斷能力不足,容易因為「大家都這樣做」而盲目跟從,或低估事情的危險性。正如文章所說,「網路上愈是壞人,愈會裝成好人」,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會過早讓孩子接觸手機或3C產品。未來開始使用前,會先與孩子約法三章,建立清楚的使用規範,並強調安全觀念。此外,為了確保孩子的網路安全,我們也會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適時檢查其使用狀況,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105 陳媽媽 隨著網路的普及,青少年容易因為轉傳梗圖、發表言論或與陌生人互動而觸犯法規。許多孩子並非故意違法,而是因為對法律不熟悉,無意間侵犯他人隱私或名譽。公然侮辱、著作權侵害及兒少性剝削等案件屢見不鮮,提醒我們應該加強法治教育,讓孩子了解自身行為的法律後果。家長與學校也應積極引導,培養孩子正確的網路使用習慣,避免因一時疏忽而陷入法律風險。
107 江爸爸 網路資源是無限廣大,也是無限的潛在危險,在網路社會裡取得資源容易,諸如色情影片、圖片等……小朋友不熟悉法律,隨意在網路上轉傳、下載都可能涉及刑法上規範,如刑法第235條散播猥褻物品罪等,上述行為也恐違反著作權法相關規範均需面臨刑事責任及民事侵權行為負損害賠償責任,故不得不注意,也必須時刻給小孩基本法治觀念,不但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再者,網路聊天或留言也是網路涉訟常常發生之法律訴訟案件,只要是公開未設定等,3人以上得共見共聞,字句中有貶低人格恐涉及刑法第309條公然侮辱罪,若是對他人為不實指摘、傳述或散播文字,損毀他人名譽,恐涉及刑法第310條誹謗罪,許多小孩因網路發達,網路留言看不見對方,認為對方不知道他是誰,所以留言均是無忌憚連珠砲亂轟謾罵等,這些行為均易使自己違法刑事法律規範,不但有刑事責任也是要負起民事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故網路使用家長均要給小孩基本法律知識以及正確善用網路資源,避免涉及刑事案件還渾然不知造成爾後要面臨訴訟壓力的承擔,背負有前科紀錄等罪名,得不償失。
108 王媽媽 雖然說我們小孩子目前才1年級,也還沒有開始有自己的手機等等!但是看完專家們對於網路容易讓孩子犯罪的幾點之後,讓我們當家長的更能未雨綢繆,及早發現及早預防~
青少年網路犯罪型態最常見的有3種:
1 亂轉傳圖
2 留言或發文隨意批評別人和謾罵
3 兒少被騙拍私密照劇增
網路世界隱藏許多陷阱當大人的都會被騙了,更何況是孩子單純、涉世未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欺騙。當然我是希望能夠越晚給手機越好,因為當學生單純點,專注模式在課業上,別太早給而傷眼睛又可能會手機成癮症就得不償失…...
108 林媽媽 網際網路是現今孩子不可或缺的工具之ㄧ,它提供孩子豐富的資訊,不過,網路上也有許多不利兒童身心健康的資訊與誘惑,因此,要常常留意孩子使用網路的狀況。

網路上有暴力、色情等成人取向的資訊,可能影響孩子身心健康。也要教育孩子,盡量避免接觸這些資訊,也要留意孩子的連線記錄,瞭解孩子是否曾瀏覽不適當之網頁。也可使用瀏覽器中的分級警示器或是安裝防色情閘一類的工具,讓孩子遠離不適當之資訊。
讓孩子知道,網路雖是匿名的環境,個人仍須對自己在網路上的行為負責,因此務必要尊重他人、遵守法律。
留意在網路留言板、聊天室或社群中與他人的互動。教導孩子,非必要時勿與網友見面。

家長應該要為孩子樹立榜樣,沒有什麼責任比身為家長的責任更為重大。自然想讓孩子盡情探索世界,但也需要確保他們的安全,並盡可能幫助他們避免危險。
204 黃媽媽 現在網路的犯罪越來越嚴重,所以小孩子在使用手機時,一定要了解孩子目前在玩甚麼遊戲,也可以藉由跟孩子聊天的過程中了解孩子有沒有認識網友,也要加強讓孩子了解在網路上使用的字眼及圖片是有可能會造成犯罪行為,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
205 邱媽媽 這篇文章揭示了台灣青少年網路犯罪增加的現象,背後原因不僅是科技發展,更是家庭與教育的雙重缺口。孩子缺乏法治觀念,家長也未能有效監督,導致網路上的違法行為被輕忽。許多青少年只是轉傳梗圖、謾罵隊友,卻不知已觸犯法律。這提醒我們,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一樣,言行需負責。學校與家長應積極教育孩子如何正確使用網路,避免因無知而誤入歧途。
205 吳媽媽 女兒的三個表姊都有手機了,小二的女兒最近開始很關心自己多久後可以有手機。幾歲可以讓小孩用自己的手機真的很傷腦筋,目前家裡連平板都沒有,也不讓女兒拿我的手機去用,但隨著孩子長大也要開始思考從甚麼時候開始使用平板、手機的問題了。剛好這篇文章可以先了解如何讓孩子遠離網路犯罪,如何在網路上保護自己,這些觀念家長也需要好好學習!
205 柯媽媽 身為家長,我深刻體會到網路對孩子的影響力,它帶來學習與娛樂的便利,但同時也隱藏許多風險,尤其是觸法問題。孩子對網路世界充滿好奇,卻往往缺乏法律意識,因此我們必須及早引導。我會提醒孩子,不能隨意下載盜版影片或遊戲,以免侵犯著作權;也會告訴他,社群平台上的言論需謹慎,避免散播不實訊息或公開他人個資,這些行為可能涉及誹謗或違法。我還會讓孩子了解,與陌生人在線上互動時要保持警覺,避免因衝動或無知而捲入詐騙或犯罪。我認為,與其一味禁止,不如透過溝通與教育,讓孩子明白網路規範與法律責任,培養正確的使用習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確保孩子在網路世界中行走自如,而不會誤觸法律的紅線。
208 陸爸爸 網路上許多梗圖,看了讓人莞爾一笑,但是若是以某人作為搞笑題材來製作的話,就是一種網路霸凌行為,其實要教育小孩的是,對方如果會生氣,會很在意,甚至去看醫生的話,那麼事情就不可能那麼容易就結束了,不但要重複的道歉,甚至賠償,負起陸續引發的所有責任,那這些是小朋友無心的轉發之前想像得到的事情嗎? 因此有人傳給你,你看看就好,再度轉送之前要先注意的事情太多了,審慎評估在行動作吧。
208 張媽媽 「不是限制就可以控制」
是生活,很寫實的狀況。
  資訊的發達是代表進步,但也在其中潛藏許多詐騙犯罪危機。
  確實,少子化世代,管理模式改變,可能造成更多網路偏差行為出現。父母更是要面對正式問題,而不是逃避覺得也沒那麼嚴重吧!?
  管理密碼,確實可以掌握孩子的生活圈及交友圈,
但不是因為密碼而一直窺探,「隱私權必須保留」。
互動式約定,跟孩子距離更近一步,讓孩子更願意與父母分享所有生活校園交友圈。
  少子化世代,朋友式教導,但保留底線,下對上尊重不越線,也讓孩子更無壓力。
「讓孩子學習會分享,也能父母檢視其狀況」
發現異狀,立即協助矯正,讓少年成長更歡樂踏實
 
210 陳爸爸 看完了這一整篇文章,讓我了解到對孩子不能只是限制,與其不給孩子手機看,倒不如陪他一起看和他分享,和他一起看就能了解他到底在看什麼也可以跟他分享正確的觀念,避免孩子掉入陷阱。
304 鍾媽媽   網路的使用,的確對孩子們來說,隱藏的風險是蠻大的,因此,如何讓孩子有正確的法制觀念,和基本的網路應對措施的教導,成了我們家長必學的課題之一!
   越小的年齡層使用網路,更要著重於視頻的選擇,適當的篩選網路視頻在國小階段也是必要的!
   而到了國中時期,孩子們各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斷網路不是必然的,或不讓孩子使用手機也不是必然的,反倒是教導孩子如何去判斷網路上的危機,成為我們身為父母的職責和引導正確判斷的宗旨所在!!
403 邱爸爸 文章強調家長不能只用「沒收手機」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網路問題,這點十分重要。許多父母以為斷絕孩子的網路使用就能阻止風險,但這只會讓孩子轉向更隱密的方式上網,甚至藉由朋友的手機繼續接觸危險對象。真正有效的方法是陪伴與溝通,讓孩子理解網路危機並學會自我保護。家長需要積極學習數位素養,與孩子一起訂立使用網路的規則,才能有效降低風險。
403 陳媽媽 現在是個3C產品普及的世代,不論是電動電腦手機或網路都深藏了很多陷阱在裡面,很多家長天真的以為不讓孩子碰到手機就沒問題了,但我們忽略了很多地方孩子都能看到網路得到手機的使用,所以如何教導孩子正確的觀念及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很重要的。
408 何媽媽 網路發達的現今,讓我們快速獲得更多資訊,反之隱藏的危機卻防不勝防。

雖然在使用手機上有規範,但孩子還是會背地做些讓父母操心的事情,時時關心孩子使用手機的狀況,並且告知不要在網路上透露自己與家人的訊息,不要輕易相信他人,提高警覺,學會保護自己,有問題要跟父母師長詢問溝通,千萬不要傻傻落入他人設下的陷阱與成為被利用的對象,不要一個人承擔後果,陷於困境。

平時與孩子討論時事並告知一些法治觀念與網路禮儀,例如不要隨意批評與亂留言或激進的言論,轉傳圖片、洩漏個資等等,都是會觸法的,不管是校園或網路世界,都要保持警惕保持安全。
410 袁麗蘭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說網路帶來了許多便捷、許多工作為上的便利性,還有許多的娛樂性,但是也帶來了不少困擾,還有不少的麻煩與危險。
    就治安上來說:許多的詐騙都來自網路,包含了人生攻擊、惡意危害.無端被告等等,有人甚至因此而輕生,那是多麼可怕的事啊。
    但也不是全是壞的,至少資訊傳輸是快速的而便捷的,更別提:讓孩子深深著迷的線上遊戲,不斷的推陳出新,也多了許多交友方式,這也使得孩子拿到手機就愛不釋手,好像中毒般,更造成許多家長的困擾。
    只一昧的把孩子的手機沒收,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且防不勝防,因該是要讓孩子自願去管控使用時間,並兼顧網路安全,還要有健全的法治觀念,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412 鄭爸爸 父母有管理手機的責任,必須知道密碼

作者表示,根據110年發布的《少年偏差行為預防及輔導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少年偏差行為之一為,「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致有害身心健康。」也就是說,12歲以上未滿18歲過度使用手機時,家長有監督約束責任。

由此上規定可知,年紀更小的國小生,家長責任將不僅如此,監督保護要更嚴密。

國、高中學生要求隱私權,不讓父母知道自己的密碼。作者問爸媽「你尊重他的隱私權,卻讓他曝露在危險中嗎?」爸媽要和孩子清楚溝通,「爸媽必須知道你的密碼,但我們承諾絕對不會私下隨便打開你的手機。除非你最近發生一些狀況讓人擔心,我們就必須一起打開你的手機看發生什麼事,才能保護你。」讓孩子明白在18歲之前,父母責無旁貸,必須負起管教的責任。

父母必须負起管教的責任這是肯定的,然而因為要保護孩子針對隱私權的尊重以及“一起”打開手機的溝通更是重要的課題,否则適得其反反而造成反效果以及更多負面的影响。
412 鄭爸爸 教孩子學會在網路上保護自己,不被盯上

作者指出,「那些傷害兒少的人很會『選人』,鎖定好下手的,」「只要孩子露出破綻: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很容易被情緒勒索、生活中被人際霸凌、和爸媽關係不好、不想跟爸媽講太多等,馬上會被鎖定。」

如果孩子跟對方說「那我去問我爸(我媽)」,「當他知道孩子可能會跟家長說,或是沒有那麼好騙,他們馬上就收手了,沒有下一步。」

「很多孩子只對『單題』有戒備,只要對方多繞幾個圈,孩子可能就不自覺洩露個資了。」作者建議,一定要提醒孩子,「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個資和隱私,包括:性別、年齡、就讀學校年級、家庭情況等,最好頭貼用中性圖案,讓人無法判斷性別。

另外,家長可以擬訂一份教戰手冊,教孩子如何應付這些問題,例如:別人問你性別,回答我個性很中性,或是網路世界沒有什麼性別之分。

作者特别提醒,青少女尤其要小心,在IG 過度地PO美照甚至性感照時,被人截圖、分享轉傳之後,很容易被有心人鎖定,進一步問「你要不要進女團當藝人?」「我們要先面試,看你的身材比例,」讓自己曝露在危險中。

這個段落對於保護孩子自己的建議與提醒的確非常的重要,讓孩子學習到明辨是非以及保護自己的能力,無非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努力的課題。
511 徐曉珊 身處在「滑世代」,家長不可能一昧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和網路,而是在使用前與孩子說明必須要留意的事項。網路是一個不著邊際的世界,
每一個人都隱匿在其中,面對看不見的網友,
該如何保護自己?
如果不讓自己陷於危險之中?
那是比現實生活中更需要提防的。
現在人在網路追求歸屬感,發展社交活動,
孩子更是,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滿足感,
例如不理想的成績,不被認同的人際關係,
彷彿在網路世界可以被填補,
他們會誤以為對方就是他們的「好朋友」。
身為家長若能夠協助孩子少接觸3C,
有質感的去陪伴、去傾聽,
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相信網路的問題也能夠減少許多!
511 何媽媽 隨著科技發展,孩子使用網路的機會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我認為網路自保至關重要。
教導孩子不要隨意透露個人資訊,如姓名、學校或住址,以防被陌生人利用。
另外,與孩子約定不過度沉迷手機使用,影響學習與睡眠,也強調網路禮儀,不亂發不當言論,避免網路霸凌。同時,鼓勵孩子遇到可疑或不舒服的內容時,立即告知家長或老師。並且會定期與孩子討論網路安全,確保他能明智地使用網路。
透過這些方式,希望孩子能享受網路的便利,同時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603 劉媽媽 網路陷阱多,家長和專家們不停的提醒孩子別人是怎樣不小心掉入網路陷阱的,但始終還是有許多孩子掉入網路陷阱。隨著網路的普及率和高使用率,生活習慣AI化,網路陷阱也跟著層出不窮及AI的進化,不只是孩子要時時謹惕,大人也要刻刻當心,若能與孩子保持網路交流,也能達到互相謹惕,互相保護彼此的好方法。
605 姜媽媽 「不是沒收手機或是斷網,就沒有問題。」重點是,爸媽一定要了解、介入孩子的網路使用情況。讓孩子明白在18歲之前,父母責無旁貸,必須負起管教的責任。這兩句是我讀完這篇文章最有感受的內容,孩子在沒有判斷力下容易選擇錯誤,若親子關係疏離是會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憾事,所以與孩子每日親密對話,聊「你在玩什麼遊戲?可以教媽媽玩嗎?」或聊「現在網路最夯是什麼?」就顯得相當重要。然後藉機教導網路規範和可能犯罪的類型,教會孩子能趨吉避凶,無往不利,使網路成為學習的最佳輔助。
607 王爸爸 看完了文章後才深深體會到,原來為什麼孩子這麼容易被騙?專家表示,孩子在網路被騙,不見得是大家以為的家庭功能出問題,大致可歸納出以下幾種原因給大家參考~
1 判斷力不夠:
孩子對於事情的判斷力不夠,第一,他沒有認知到事情的危險性,第二,誤以為大家都這樣做
2 「他不是網友,是我的朋友」:
3 孩子天真的以為對方是好人
「網路上愈是壞人、愈會裝成好人。」
4 有心人士用話術,迂迴套出孩子的個資、蠱惑孩子做壞事
要教孩子學會在網路上保護自己,不被盯上
只要孩子露出破綻: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很容易被情緒勒索、生活中被人際霸凌、和爸媽關係不好、不想跟爸媽講太多等,馬上會被鎖定。」
「一定要提醒孩子,「有意識地」保護自己的個資和隱私,包括:性別、年齡、就讀學校年級、家庭情況等,最好頭貼用中性圖案,讓人無法判斷性別。
專家認為:沒收手機或斷網,是錯誤的處理方式
無助解決問題,孩子只會更排斥爸媽介入自己的生活和交友情況,把所有的事情轉為私下偷偷進行,反而招來更大的危險。
父母有管理手機的責任,必須知道密碼
根據110年發布的《少年偏差行為預防及輔導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少年偏差行為之一為,「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致有害身心健康。」也就是說,12歲以上未滿18歲過度使用手機時,家長有監督約束責任。
由此上規定可知,年紀更小的國小生,我們家長責任將不僅如此,監督保護要更嚴密,讓孩子明白在18歲之前,父母責無旁貸,必須負起管教的責任。 
:::

校外人士協助教學或活動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