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257
  • slider image 258
  • slider image 262
:::

113-12月主題-人際關係:家長回饋

 113-12月主題--人際關係:溫柔不僅是一種性格特徵,更是一種能力!

empty head

3招溫柔養成術讓孩子的人際關係更加圓融和諧

孩子班級 投稿家長 心得分享回饋內容
102 何媽媽 看完發現自己跟孩子都該學習,時常看不下的行為讓人生氣而產生不好的情緒與行為,這點真的是很不好,所以真的該學習,溫柔、寬容、好好生氣不傷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發洩情緒很重要,但是重要的是不能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傷害到任何人。
這幾個步驟引導大家學習真的很不錯
(一)溫柔的糾正錯誤,1先肯定在糾正2說出自己的影響與感受3說出需要對方的行為表現4向對方表示感謝。
(二)寬容,1暫停與冷靜2開放式溝通3回顧事件並討論4對不起、謝謝你。
(三)好好生氣不傷人,1知道情緒2覺察情緒3情緒中斷。
103 謝秋文 學習用溫柔的態度與孩子相處真的很重要,要先用正面的肯定,然後再說出問題,並清楚的表達,最後在謝謝,真的是現代父母與孩子相處上的一大功課,有別於過往的打罵式的要求造成內心的陰影,自己也覺得不好,所以也不要傳給下一代,自己的反應常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真的要很注意。
103 江孟霖 我們如何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情緒,尤其是憤怒。憤怒本身並不是壞事,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信號。關鍵在於如何以理性和溝通的方式表達,而非壓抑或爆發。提供孩子實用的方法,如辨識情緒來源、設立界限以及學會傾聽他人感受,幫助孩子們在人際關係中更和諧地處理衝突。
讓孩子體會到,管理情緒不僅是對自己的責任,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104 黃媽媽 文章中提到的「溫柔不僅是一種性格特徵,更是一種能力」讓我印象深刻。不管是在家裡或是學校,孩子都應該要學習以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感,避免將問題升級為衝突。
此外,文章強調的寬容與情緒控管的重要性,也讓我意識到,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當孩子看到父母能用冷靜的語氣與適當的行動處理衝突或摩擦,便能從中學習,逐漸培養自己的情緒調節能力。
105 蘇媽媽 每個人個性、生長環境等都不相同,所以在相處之中,如何互相溝通及包容是人人需要學習的課題。溫柔養成術 1:溫和地糾正錯誤;溫柔養成術 2:寬容,讓校園更和平與美好;溫柔養成術 3:好好生氣不傷人,情緒的處理只有在事前和事後有效,在情緒發生當下,其實是很難「消除」情緒,也很容易失敗。因此在平常時,即可學習控管情緒的方式,讓「情緒可以安全地發洩」,一次次度過人際衝突的危機。文章所提到三招溫柔養成術,讓孩子求學過程中,人際關係更加圓融!
105 陳爸爸 溫柔是一種重要的人際互動能力,不僅能讓孩子更受歡迎,也能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父母可以透過以身作則,示範溫柔的態度與行為,教導孩子同理心,幫助他們感受他人情緒,並適時讚美與強化孩子的溫柔行為,讓這種特質深植於他們的性格中。溫柔不僅是一種性格特徵,更是懂得尊重與包容的表現。父母若能從日常互動中啟發孩子,將幫助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與他人建立更深厚的連結,讓生活更加圓融幸福。
105 許媽媽 現在的孩子自主性強,也很勇於表達,但往往拿不準分寸而落入爭執的境地.只會用大聲表達自己虛弱的無理,掩飾自己脆弱的防衛,但我想,溫柔是可以練習的功課,而且會愈做愈熟練,直到習慣成自然,當然,從自己練習起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雖然不容易,但能和小朋友一起同步進步,就是最大的鼓勵了,不是嗎?
106 蔡佳惠 關於溫柔態度和能力真的是很好的學習方向,在這麼急促的社會環境下要建立家庭生活中的平和穩定發展,並且要口吻溫柔與包容孩子慢慢學習的步伐和重複一而再再而三地成長學習,再爸爸媽媽和老師身上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在孩子們之間彼此相處上也是常常聽到誰誰某某同學他哭哭然後誰誰很難過,我有安慰他~很多時候,在學校相處8到9個小時,學習就像小型社會一樣,各式各樣的孩子都在不同的階段,有的孩子特別需要多次叮嚀有的需要更多耐心陪伴,在於學生彼此之間有時候善解人意和不多解讀真的需要智慧,文章讀完真的讓擁有三個孩子的我要開始更多練習慢下來,滿滿動怒慢慢傾聽,在孩子們打鬧爭吵時,要先穩定下自己在處理情緒,然後處理事情,因為孩子們的心靈需要被建立需要被強化,而一次一次的堆疊情感教導成為內心有同理心與良善是爸媽們平時重要的課業!藉由事件發生來讓孩子說出想法,操練語言和表達情緒~是不錯的方式,利用回家路上 或是飯後散步,空檔的時光多聽孩子們說說話 和他們聊聊小時,打開耳朵同他們說上課的小事閒話家常都能成為我們了解孩子學習狀態和校園生活如何的好方法,在了解孩子的狀況之下,又多了一個知曉孩子是否委屈或是不舒服的方式!謝謝老師們每個月都好文分享 讓家長也跟著一起提升 讓校園環境和家長素質更多upup
107 張爸爸 看完這內容,真的學到不少知識。原本以為霸凌就是單純的傷害!原來言語上的霸凌更是一種無形的傷害、且更是家長們不自覺的任由小孩傷害、霸凌別人而不自知。讀完後,我開始省思如何在未來的日子裡,重新告訴孩子,別用言語霸凌別人!用溫柔的語氣與話語,更能達到我們想要的訴求,且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做到。也相信這樣的方式,小孩能在更友善、更有愛的環境中成長。
108 林媽媽 其實孩子的情緒穩定、有同理心、用溫柔的話語溝通,
這些都是有助於他們的人際關係發展。
尤其一個人與人溝通與表達時所使用的話語和口氣 更是直接影響與人之間的感覺。
重點在於情緒的處理與控制還有溫柔的話語。尤其是「溫柔的話語」
代表著一個人情緒的穩定!
舌頭是最邪惡的器官⋯
溝通在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是論誰對誰錯…理直氣不需要「壯」!
你可以選擇「生氣」,
但「生氣」可以不是選項。
帶著情緒處理事情,在生氣當下易發惡言,學習用溫柔的話語與人對話。
當然要有好的人際關係,情緒穩定、話語溫和友善是不可少的!
就如同作者以下所說的:
「即使是最和善的人,有時也難免會傷別人的心」。這段話真的好貼切…。
108 王媽媽 現在的工商社會的隨著腳步越來越快,及有效率之下,變得越來越沒有温暖和熱情的人情味!只有頤指氣使的得理不饒人的正義魔人。這也是變相的霸凌行為帶著很強烈的目的性――糾正對方。即使是出於「為別人好」的目的,也應以「間接、委婉」的方式去糾正別人的錯誤,以免以「為別人好之名,其實是打擊對方的自尊心」。雖說當下是為對方好,不過「口氣」卻令人感到無法接受。溫柔寬容,讓校園更和平與美好,透過換位思考、冷靜理解彼此的觀點與化解衝突後道歉的同時,也要對彼此的寬容道謝,謝謝彼此的願意理解。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觸發事件,但如何能「情緒中斷」,不要任由情緒一路從震動、加速甚至爆發衍生衝突導致嚴重的後果。希望無論大人小孩都會夠時時提醒自己,當個溫柔敦厚的人。能讓社會更祥和!
108 蔡媽媽 溫柔不單是與生俱來的,多數也能經由後天的家庭環境來培養,或許有些孩子比較不能自主去感受到他人的付出,父母則可在適當的時間點引導孩子去感受,加深孩子接受關懷,接受照顧的印象,藉此延伸出感恩的心,自身的心溫暖了,富足了,自然也能將自己的溫柔反饋給周圍的人
202 黃媽媽 事情發生總是有一體兩面,站在不同的角度想肯定有不同的結果!這是換位思考的重要性,也是每個人必須要學習的。家裡剛好有2個孩子,姊姊總是很常會覺得弟弟就是「故意」弄他之類的,在事情發生當下,媽媽知道兩個人都在情緒的最高點,所以會請他們分開並回自己房間,事後,會好好的跟姊姊說:或許,一開始弟弟是錯的,但你要學習的是「得理要饒人」!而不是覺得自己是對的就一直咄咄逼人!希望孩子們都可以在每次的事件中學習到更好的情緒管理。
204 黃媽媽 感謝文章內提供的三種溫柔養成術,情緒的認知和調節,真的很重要,還有面臨情緒來的時候的反應,要如何先冷靜,要給予小孩正確的方式,不要急急忙忙不經大腦,就講出許多傷人的話語或行為,這樣可能會造成更不好處理的後果~
205 吳媽媽 情緒是人生而存在的本能,也是人類保護自己的方式,情緒是體驗生命感知生活的重要工具。如何控制情緒就顯得格外重要,好的情緒可以有效解決問題而壞情緒有時候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控制尤其重要,孩子的情緒處理大多受到父母的影響。但好情緒壞情緒都是必要的,如何面對和處理這些情緒才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
205 邱媽媽 本文提出「溫柔是一種能力」,透過三種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和諧人際關係。首先,文章強調用間接方式糾正錯誤,避免傷害他人自尊;其次,透過寬容與換位思考化解誤會,促進同理心;最後,學習管理情緒,避免衝突升級。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值得成人借鑑。溫柔不僅讓人更具吸引力,更是改善人際互動的重要基石,教導孩子學會溫柔,是培養幸福與成功的重要關鍵。
205 丁媽媽 這次的教養主題是[人際議題],人際關係在團體中很重要,是個必須一直學習的課題,如何讓溫柔不僅是一種性格特徵,更是一種能力!需要去學習如何溫柔待人,有不好情緒時,能控制自我情緒,不對周圍人胡亂發脾氣,講話有分寸不攻擊取笑他人,這些都要學習,尤其小孩不懂說話分寸玩笑開過頭,不自覺地傷害到他人,久而久之可能成為霸凌者或者影響人際關系,所以要學會好好溫柔待人、處事,成為溫暖的人。
206 曾蒨羚 用心平氣和(溫柔)的方試對待每一件與處理事情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一門課題、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題。溫柔的語氣、溫柔的待人處事、選擇溫柔方式去與人相處,也是會影響感染身邊周圍的人與氣氛。自我的情緒波動管理不妥也是會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所以我們自己本身條件就需要先自我管理妥善。
208 廖姵雅   有感的文章 、也是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很多時後,其實不管是學生相處亦或是家長的工作場域,隱形中 ,可能都有言語的霸凌者出現,但霸凌者可能往往沒察覺已成造成對方傷害!時間久,傷害便會慢慢浮現。
  避免!從教育開始很重要。孩子沒有模仿力很強,在家庭,家長的訓話方式,可能隱約就成為孩子在學校對待同儕的說話方式。 所以 ,身教很重要。
  例如:在與孩子說明作業內容 ,孩子如果一直反駁,
1.家長這時如果當場大聲吆喝:你在說一次看看,孩子當下有被喝止馬上停止作用,當相對,去學校,如果他遇到一直意見不同發聲的同學、可能用一樣的方式對待!就造成霸凌傷害
2.家長如果這時選擇,先聽,讚美,後反饋建議,結果相對不一樣,會讓孩子選擇發言自己的想法,家長聽完讚美後反饋如果….等建議,孩子試試看。孩子接受心情是愉悅的。在學校,一樣遇到意見不同發言的同儕,相對會是融洽聽 讚美 回饋 的相處之道
   文中,也相當同意「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遇到事情,不要先指責讓情緒更加高昂,應該先安撫孩子情緒緩和,待情緒穩定,氣氛平和聽事情過程,在選擇分析對錯 及引導。
  遠離隱形霸凌 從身教互動開始。創造學校 職場 生活  融洽環境。
208 陳政堂 溫柔的性格,並不是天生的,孩子可能在生活環境中發展而成,作為父母方,當使用強硬的態度要求孩子時,應該也要站在小孩的方面去想想,讓小孩覺得父母不是使用威權去控制小孩;當小孩的朋友比當小孩的父母更容易去影響小孩,收起父母的架子,和小孩用朋友式聊天,孩子更願意敞開心胸,孩子在習慣了溝通,就不會遇到衝突時,只顧者生氣,而沒用溝通來解決問題,持續養成溫柔的性格°
210 李媽媽 如何養成溫柔和善的性格,讓孩子的人際關係更加圓融和諧,是一件需要長遠教育及學習的路。
即便是已經歷過人生百態的大人們,也少有溫柔和善的性格。
我們可以先教導孩子懂得換位思考,讓孩子站在對方的立場下,來思考當自己說出傷人的話時,心情及感覺會如何!?有時難免會不小心脫口而出的話,不小心傷了別人時,是否願意寬恕與理解彼此的過錯!?當情緒爆發時,要懂得讓自己脫離當下場合,讓情緒中斷、冷靜。懂得控管情緒,更能在人際關係中和諧相處。
210 陳爸爸 孩子養成溫柔的性格,不管是在家中或是在外面都會是好的一件事。不要讓孩子像刺蝟一樣,話中帶刺,做事情得理不饒人。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很多網站都會教導父母如何跟孩子說話,其實我覺得父母閒暇之餘也可以看一下這些文章,進而學習如何跟孩子相處。
211 楊媽媽 文章中指出,溫柔是一種可以學習與培養的能力,而溫柔養成術能幫助孩子在與他人相處中,變得更加圓融與成熟。雖然我的孩子才是二年級,可能無法完全理解或應用這些方法,但這篇教育文章更多的是在提醒父母,讓父母以身作則,展現溫柔的態度來處理與孩子之間的衝突。當父母能學會肯定孩子、表達自身的感受、鼓勵孩子也學習表達感受,具體提出期待並感謝孩子願意接受建議時,孩子也能在這樣的互動模式中延伸學會如何在同儕間處理衝突,並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達成共識。

文中所提到的情緒行為曲線,讓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情緒的起伏與變化,這不僅有助於父母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情緒,對孩子而言,也是一個學習如何理解他人情緒的好機會。當孩子能夠認識到他人的情緒反應,並學會以溫柔的方式去應對衝突時,他們不僅能在家庭中獲得支持,也能在日常的社交互動中,變得更具同理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溫柔養成術不僅是父母對孩子的指導,更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示範,讓孩子在看見與體驗中學會如何以溫和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304 鍾媽媽    這次的主題其實對我而言非常的有感,其實不僅是孩子在校的情緒管理或在家親子間的情控,都著實的重要!
    以在家來說,身為安親老師的我而言,所有的時間都是面對孩子,上班與下班最大的不同:會因下班時放鬆而對自己孩子說話更加的肆無忌憚,但,卻因如此,有陣子親子關係非常的緊繃!
    忘了如何好好說話,導致雙方劍拔弩張,也發現情控差而影響孩子情緒表達的連鎖反應!這讓我很頭疼與錯愕!
    開始導正自我情緒表達狀況,陸續的實行並慢慢改善,孩子其實是情緒大於所有狀況,解決了情緒核心,就是解決了所有問題!
    所以情緒表達對我和孩子而言,都是不斷需要學習的課題!情控好的孩子帶就好的人際與學習!
    希望我的孩子如是!我們都在努力的路上不斷學習並一路導正著!    
307 林媽媽 我們往往只想改變對方,卻忽略說話的技巧,不自覺變成罷凌者,傷害對方的那個人,透過案例分析,與人互動可透過溝通正向思考,再表達想法改變對方動機,有效提升良好互動;同時瞭解寬容,可使與他人互動獲得更多的支持,並運用情緒中斷梳理情緒,而減少衝突的危機。
403 邱爸爸 這篇文章以溫柔為核心,深入探討如何教導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際互動。透過「溫和糾正錯誤」「學會寬容」「情緒管理」三大技巧,文章展現出溫柔的力量與智慧。溫柔並非懦弱,而是一種能包容他人、調整自己的能力。這不僅能幫助孩子在校園中解決衝突、增進友誼,也為未來的社會生活打下良好基礎。學會溫柔,讓孩子在人際關係中更自信、更受歡迎,是一份值得父母和教育者深入思考的課題。
403 陳媽媽 溫柔的孩子不會霸凌別人,怎麼樣養成溫柔的性格?從小做起。孩子是模仿的動物,孩子最能展現出父母的性格,所以我覺得父母首先要養成如何好好說話,好好的對孩子說話不要帶有責備的語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學習父母說話的方式。
408 何媽媽 我們期望孩子成為善良溫柔的人,但不是什麼都沒底線
情緒管理是重要的課題,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出的氛圍及親子關係的親密度,對孩子人格發展及情緒穩定度相對有幫助
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及判斷是非的能力,還有適時的情緒抒發管道
向霸凌說不,不要成為加害者也不要成為受害者
410 袁麗蘭        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和學問。相同的一句話,一個意思,但你的方式、語氣不同時,那就會給人不同的感受與結果,而這也是情緒展現的一種方式。
       如果用溫柔、和氣的語言方式,而達到一樣的成效和目的,大家愉快和樂而不為呢?
        控管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到處放箭,用圓融而和緩的態度對人,相信你一定會有極佳的人緣,而且會把事情處理的更好。
        所以說得理要饒人,理直氣要虛,真的是很有道理,不是大聲就贏、拳頭大的就厲害,要讓自己成為溫柔而堅定的人一樣可以很強大。
412 鄭爸爸 本期大讀家的3招溫柔養成術讓家長跟孩子都深刻的學習到小朋友對於面對錯誤時處置的方式;被侵犯時的應對;以及在平常時,即可學習控管情緒的方式,讓「情緒可以安全地發洩」…等等的案例說明可以讓小朋友遇到類似的情境時能夠適時的運用來度過人際衝突的危機。
412 鄭爸爸 文章的開頭提到"溫柔不僅是一種性格特徵,更是一種能力"…現在的孩子們在現今少子化所身處的環境,或許因為有可能會被"比較寶貝"的狀況下在面對錯誤或是被侵犯時,反應出來的情況可能難免會傷了別人的心以及在情緒上不適當的表達會形成"霸凌"等的確是讓身為家長的我們體驗到要好好的跟孩子一同學習這"溫柔"的能力,讓我們的人際關係更加圓融和諧。
509 黃媽媽 用不同的情緒與態度去處理事情,肯定會有不同的結果。家裡頭的姐弟很常放假就鬥在一起,有時候在事情發生過後會跟弟弟說:這就事情你有什麼損失嗎?你有哪裡受傷嗎?你跟姊姊停止爭吵會怎麼樣嗎?如果都不會,就可以試著做個溫暖的暖男~男生可以讓女生,這是一種紳士的風度與表現!女孩子特別喜歡有品格的男生~那你想做個每個人都喜歡的人還是讓人家討厭的人呢?讓孩子自己在思考過後再下一次事情發生時,做更好的情緒控管,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去處理事情。
511 楊媽媽 溫柔是一種修養,一種藝術,一種慈悲.溫柔的力量來自於微笑與禮貌.在理性的運作下,懂得放慢、暫停、想一想,達到與人為善和廣結善緣的尊重的內涵,在孩子已然步入前青春期的現在,期望他能把握並善用溫柔而堅定的力量,經營良性的人際互動,培養正確的人際觀念,才能在現今充斥著似是而非的價值觀中,依然能鍛鍊出敏銳的辨別力,作為立足社會的堅實基礎.
603 劉媽媽 孩子漸漸長大即將進入青少年的叛逆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來越在乎自己的感受,在她們血氣方剛還無法適當的克制自己情緒時,常常會為了一些小事就覺得忿忿不平的,我總在她們很生氣抱怨時聽完她們的抱怨詞,有事順便幫腔幾句,但最後我都會告訴孩子,不要得理不饒人,不要揪著別人的錯處持續著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就是在用別人的錯處罰自己,過去的事若無造成嚴重的傷害,就得饒人處且饒人,讓自己的情緒平穩一些,就可溫柔的對待周邊的人事、物。
603 簡媽媽 讓孩子成為溫柔的孩子,增加人際關係比較不會與他人起衝突 。溫柔的糾正錯誤,很多人常常用強烈的情緒及粗暴的方式去糾正對方 想試圖改變別人的行為 ,構成霸凌行為 ,即使為人好 也應該用溫和口氣,間接,委婉 不要以為為他人好 卻傷害到別人。先肯定 再糾正 ,好好生氣不傷人,大家互相尊重。
605 姜媽媽         我想溫柔是對內心的韌性,對於不尊重他人的人是會錯把老虎當病貓的欺負,隱忍不怒不代表甘願受而是希望「以和為貴」。溫柔的確是很有用的美德,以柔克剛在任何歷史故事都有成功的例子,教導孩子如何用溫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使自己能不樹敵是非常重要。家長可以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情境,來幫助孩子練習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表達自己,被霸凌的問題在於以大欺小居多,溫柔養成的過程也必須要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方法。
607 王爸爸 看完了專家學者的建議,總結下列幾種要讓我們如何去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脾氣當然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東西,但是要讓孩子們成爲一位溫柔的孩子,不會霸凌別人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的核心課程。
如同作者說的:「溫柔不僅是一種性格特徵,更是一種能力,能讓孩子的人際關係更加圓融和諧。」溫柔養成術
1:溫和地糾正錯誤
(先肯定,再糾正)
(說出自己受到的影響與感受)
(具體說出希望對方的行為表現)
( 向對方表達感激之意)
溫柔養成術
2:寬容,讓校園更和平與美好
(暫停與冷靜)
(開放式溝通)
(回顧事件並討論)
(對不起、謝謝你)
溫柔養成術
3:好好生氣不傷人
(知道情緒:了解情緒行為曲線)
(覺察情緒:結合日常學校經驗)
( 「情緒中斷」:打斷情緒感受發展成衝突事件)
謝謝從學者專家們的文章分享讓我們家長一起學習如何教導孩子如何培養正確的思想。我們在教養方面能夠更得心應手。

 

 

:::

校外人士協助教學或活動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