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一生只會經歷一次。
有些物,一生只能看到一回。



 

 

作品 相關資料

【宋徽宗像】

  宋徽宗趙佶,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國宋朝第八位皇帝。雖然趙佶作為一國之君,不思治國之道,以致北宋亡國。但是在藝術上,宋徽宗是有極高的造詣,是一個有相當藝術修養和藝術才能的藝術家,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
 

 

秋庭嬰戲圖】 

宋/蘇漢臣

  本幅畫庭院中,姊弟二人圍著小圓凳,聚精會神地玩推棗磨的遊戲。不遠處的圓凳上、草地上,還散置著轉盤、小佛塔、鐃鈸等精緻的玩具。背景部分,筍狀的太湖石高高聳立,造型堅實挺拔,周圍則簇擁著盛開的芙蓉花與雛菊,這樣的佈局,不僅沖淡了湖石的陽剛之氣,也充分點出秋天的節令。

  蘇漢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難後,跟隨宋室,遷居錢塘。詳細生卒年已經不可考,大致的活動時間為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中期。他早年曾當過民間畫工,宣和年間被徵入徽宗畫院。擅長畫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嬰題材最為人所讚賞。

197.5 x108.7 公分

雙喜圖】

崔白

  本幅描繪深秋時節的景色,一陣秋風吹來,樹稍的枯葉在風中顫動著,坡腳下的蘆葦草和細細的竹子也都被風吹得彎下了腰。兩隻喜鵲,向一隻野兔鳴叫示警。一隻騰空飛來助陣,一隻據枝俯向鳴叫,並向闖入者張翅示威,野兔知道這是威脅性不大的鳥類,無需像鷹隼那樣緊張,故佇足回首張望。三者動態與呼應之關係,恰構成似有「S」型之律動感。含有樹木的枝葉、竹、草均受風而有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潑生動的聲勢與神韻。

  崔白是北宋神宗時的畫院畫家,擅長花鳥畫。他的花鳥畫在繼承徐熙、黃筌二體的基礎上,別創一種清淡疏秀的風格,改變宋初以來畫院中流行的黃筌父子的濃豔畫風。

193.7x103.4 cm

山徑春行】

馬遠

  春天的江南,雲淡風輕。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的小童,漫步於山徑間。溪旁的柳樹,抽出了細柔的新芽,引來了一對黃鶯,在枝梢上愉悅的鳴唱著。他站在溪旁望著牠們,捻鬚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的生氣裡。

  南宋畫家馬遠,名列南宋四大家,始承家學(其曾祖、祖、父、伯公、兄均為畫家)、後學李唐。繪畫常取一角構圖,焦點左右下角,空間曠大,進景突出,遠景清淡,清曠俏麗自成一格,畫史常與同時之夏珪並稱,傳世有「馬一角、夏半邊」之稱,即指馬遠善於以一角構圖,夏珪則善於以一邊構圖,特異的構圖型式,使馬遠成繪畫史上改變五代以來山水畫固定模式的第一人

27.4 x 43.1cm

【貨郎圖】

宋/蘇漢臣

  描繪古代遊走民間巷弄,專門販賣生活用品或玩具的「貨郎」形象。

  蘇漢臣,北宋末汴梁(今開封)人,初為民間畫工,後任職宣和畫院待詔。靖康之亂後,跟隨宋室遷至錢塘,復職紹興畫院,繼之任隆興畫院承信郎。蘇漢臣為風俗畫家,也是著名的人物畫家。尤其擅長畫童嬰。

 

181.5x267.3cm

相關網站 故宮-北宋大觀